2014/03/11

2014/03/02 萬金石國際馬拉松 (Wan Jin Shi International Marathon)—萬金石馬拉松應該就在翡翠灣隔壁,只要過街就到了

雜序

從 2 月以來,除了第 1 週因適逢農曆過年,沒參加賽事之外,其餘每週皆有 1 場全馬賽事:2/8 北馬雙溪櫻花志工馬拉松、2/16 香港渣打馬拉松、2/23 臺北渣打馬拉松,扣除當週全馬 42K 的距離,前 3 週的平均距離大約 30K,週跑量不算多。不是說跑量大,就一定能夠跑出好成績,可千萬不要迷失在跑量的指標上,而應該是著重在跑步的品質上。
不要迷失在跑量的指標上
不要迷失在跑量的指標上

2 月最後一週天氣大好,白天高溫還有 20 幾度之高,熱到我中午外出用餐時,可以穿著短袖在街頭漫步。該週練跑量比前幾週稍多些,週四晚上跑完大佳河濱自行車道之後,就沒再練跑,進入休跑狀態,準備迎接 3/2 的 2014 萬金石國際馬拉松。
2 月最後一週跑量
2 月最後一週跑量

個人習慣在賽事前 2 天就開始關注賽事地點的天氣狀況,以便能夠選擇適當的服裝,畢竟掌控好自己可以控制的變因,其餘非我所能掌握的變因,就只能聽天由命了。根據中央氣象局的預報資料指出,賽事當天萬里區的降雨機率為 70%~90%,氣溫則在 13~17℃。

超過 13℃ 的氣溫對我而言,算是熱,基於下雨機率頗高,因此決定身穿新入手的 Puma 藍黑高領無袖背心,避免海邊冷風從領口灌入。搭配二合一功能(有柔軟內裡,免於燒襠之痛,且內裡具備緊身、壓縮之功能)的 Puma 短褲,腳穿經過多次雨天實測(太魯閣馬拉松臺北富邦馬拉松、櫻花志工馬拉松),排水性特佳的 Puma Faas 300 v2。另外,準備 4 包能量包,以及數顆可直接咀嚼的檸檬口味鹽錠,以便迅速補充電解質,避免因長時間的運動,當汗水排除體內的熱,同時也會消耗電解質,導致發生抽筋、中暑或脫水現象。
備妥服裝與補給
備妥服裝與補給

起跑日

凌晨 3 點,手機響起愈來愈大聲的起床號,喚我起床,趕緊按掉鬧鈴,摸黑起床。窗外傳來淅瀝瀝的雨聲,果不其然下雨了。信步走到盥洗室,刷牙梳洗一番。將昨晚預先煮好的咖啡倒入隨行杯中,順勢抓著一小塊麵包跟一顆菜包,放入衣保袋裡,趕著出門去搭社團伙伴的路跑專車,前往會場。

約莫 4:30 左右到達會場,天空依然在掉眼淚,大夥繼續窩在車上打屁聊天,順便換裝。就在不知不覺之中,時間來到 5:30,該是準備下車的時候,目標是社團的專屬休息帳棚。會有專屬帳棚,這都得感謝吆喝大夥報名的社團伙伴,以及報名之際,負責幫大夥報名的伙伴。依稀記得,開放報名當時,幫忙報名的伙伴要一邊輸入報名資料,還要一邊跟大家說明目前報名的狀況。深怕一個不小心,出了什麼閃失,成為眾人所指的罪人,其實也沒那麼嚴重,就頂多沒有親自參與到臺灣第一次申請銅質認證的馬拉松賽事罷了。

來到社團休息帳棚,跟其他伙伴打招呼、聊聊天,脫掉身上的風衣,將其放入路跑袋中,再套上台南星光馬的透明衣保塑膠袋,避免包包被雨淋濕。去 (2013) 年跑太魯閣馬拉松時,從起跑到完賽,雨下不停。大會沒有像此次萬金石一樣,架起帳棚,並將地板架高,因此有不少跑友跑完領物時,拿到濕淋淋的衣保袋,分不清從他(她)們臉上落下的是雨水還是淚水,因為衣保袋裡的乾淨衣服早已濕透,跑完沒乾燥衣服可換,直叫人冷得直打哆嗦。當時我便是採用此種套上塑膠袋的作法,才得以換上乾衣物,避免著涼感冒。

事前看過會場平面圖,知道有多個寄物帳棚,隨便一個都可以寄物。抵達衣物保管區,看到 M 寄物帳棚人少,便走向前去,將衣保袋置於桌上,讓辛苦的志工幫忙別上用簽字筆書寫的小塊寄物牌,再將領物牌交予我收妥。另外 2 名夥伴也隨我之後,完成寄物。由於他們怕領物牌別在手腕上,可能會遺失,於是我就把 3 塊寄物牌一起放入短褲的右側口袋中,順勢拉上拉鍊,心想再怎麼跑,也不會掉出來。
會場平面圖
會場平面圖
會場佈置
會場佈置(部分照片取自我的新北市粉絲團

看看手上的 GPS 手錶,時間還夠,就慢跑來去遠處的流動廁所小解一下。選定好某間廁所,趁著排隊等待之際,作作四肢的熱身操:轉頭、轉上肢、轉腳踝、高壓腿、低壓腿……。我的天啊!都作完熱身操,兩旁的人已經進去,又出來了,我卻還在原處等待。還好社團伙伴提醒我快換另外一間排隊,不要再執意原來那間了,正在移位時,且要改排的那間廁所門突然打開,而某位跑友也剛好來到這間前面,本想讓他先進去,結果他示意我先進去,真的很感謝那位跑友。果真跑友之間,處處見溫情。

解放完畢,先吃包能量包,跟著社團伙伴慢跑當熱身,前往起跑點。抬頭望著天空,綿綿雨絲不斷地飄下;看著前方地面,朵朵水花不斷地濺出。想著,今天的賽事肯定是在雨中開跑,天寒對我而言,不會是挑戰,我無所「畏」,反倒是某些路段的強勁海風,會令我倒抽一口氣。

真是天助我也,慢跑到完賽物資發放處,正巧有跑友開道,就這樣子一路挺進到 20、30 排,與鳴槍台同一邊(面對起跑拱門右側)的位置。才站定沒多久,後頭傳來女聲:「不好意思,請讓菁英選手往前」,接著便看到工作人員後面跟著數名黑人選手,隨後還有人順道跟車,也擠到前面去了。

等待起跑的時間總是漫長的,但跟著社團伙伴聊聊天,順便觀察其他跑友,也別有一番風趣。就在倒數聲中,終於鳴槍起跑,按下 GPS 手錶開始計時。過了起跑拱門,由於少了右側阻絕人群進入賽道的木質立牌子,可以恣意往左往右閃避速度慢、又非得擠在最前面的跑友,就開始加速向萬里隧道邁進。根據跑在我後頭的社團伙伴描述,我在過了鳴槍台之後,差點撞倒拍照的人。回想一下,在那時候,似乎有看到警察要非選手往路旁靠。假設我真的在賽道上,撞倒非選手,就表示全程交管不確實,對要申請銅質認證的主辦單位來說,肯定是一大諷刺。

於進入隧道之前,看到賽道外的欄杆後,有 2 隻萬里蟹寶寶以及許多穿著輕便雨衣的啦啦隊,在寒風細雨中,為跑者加油、鼓勵。全程賽道沿路也看到其他頗具特色的加油團,例如:太鼓隊、三太子、鑼鼓陣、石門風箏。跟最近一次跑萬金石的加油團聲勢與熱鬧程度,已非同日可語。
萬里蟹寶寶啦啦隊
萬里蟹寶寶啦啦隊(照片由社團伙伴 BoBo 提供)

還沒進入長長的萬里隧道前,就聽到抽風機隆隆作響的聲音,進入隧道之後,愈接近抽風機,轟然聲愈大,只得忍受長達 1K 之遠的噪音污染。路旁有數名義交站崗,也沒見著男性跑友面壁思過,因此以往空氣中,飄散著阿摩尼亞味道,以及悶熱難耐的情況已不復見。

出隧道沒多久,即見著編號 1 號的奧運選手張嘉哲沿著路邊往回走,由於他上個 (2) 月初在日本參加半程馬拉松受傷,佩服他適時棄賽的勇氣,好好修養,等待下次機會,再創佳績。

順著北部濱海公路(即臺 2 線,又稱基金公路)跑,沿途經過核二廠、核二廠北部展示館、全家便利商店頂社店。看到沿路有許多警察或義交在路口,攔阻行人與汽機車,道路中間用交通錐或欄杆阻隔對向車道的車輛,可以感受到主辦單位動員許多人力,有心取得銅質認證。

接著來到大鵬派出所,此處大約 5K 左右,經過晶片感應墊,其旁立疑似天線的設備,猜測應該是要立即把通過感應墊的結果回傳大會。事後看官方網站,證實了這個猜測是對的。只是為什麼大會不事先廣為宣傳,告知大家會有即時成績可供查詢,好讓因雨天不來會場的親朋好友,得以透過網路立馬得知某人的成績呢?而是在賽事當天,才於官網的「最新消息」區中,放個「萬金石即時成績」的超連結。是怕網路頻寬不夠,造成查詢成績時,網站被操到掛掉?亦或是其他技術問題尚待克服?
賽適當天,才發佈即時成績查詢
賽事當天,才發佈即時成績查詢

個人覺得,如果沒辦法做到即時成績查詢,寧可不作,作個 60 分的東西出來,跟沒作有差別嗎?再者,既然每 5K 都設有晶片感應墊,至少成績證明可以順便把經過每個檢查點的時間列印上去吧?看看到今 (2014) 年才第 8 屆的東京馬拉松,除了可在網站查到每 5K 的分段檢查點時間之外,成績證明印上本來就應該有的大會時間 (Gun Time / Gross Time),更列出通過各檢查點與中間點 (Marathon Half Point) 的時間,以及每 5K 的分段點時間 (Split Time),供跑者參考,如此一來,跑者即可自行推算出前、後半馬所花的時間,藉以判斷出是所謂的後半馬加速 (Negative Split),還是前半馬加速 (Positive Split)。
2013 東京馬拉松成績證明上所列的每 5K 分區時間
2013 東京馬拉松成績證明上所列的每 5K 分段點時間

看了一下手錶,時間經過 20 分鐘左右,比平常練跑的 4 分半配速還快,但可以跟在簡培宇這個集團的後面跑,再加上前面有許多人幫忙擋風,一點也不覺得累。
5K 處,可以跟簡培宇跑在同一集團
5K 處,可以跟簡培宇跑在同一集團

右轉加投路之後,看著簡培宇開出去,脫離這個集團。我依舊跟著前面的跑友,不為所動,雖然上坡速度有點往下掉,但還可以跟著其他跑友瞎起鬨,請高手出來帶這個集團一起跑,代表呼吸、心跳還沒出現任何異常狀況,就依照自己目前的速度往前跑去。
依照自己目前的速度往前跑去
依照自己目前的速度往前跑去(照片由運動筆記提供)

眼睛被雨水打到睜不開
眼睛被雨水打到睜不開(照片由運動筆記提供)

左轉進入民生路,沒多久就開始上坡,右轉至公園路,再左轉磺港路。呼!喘口氣,已經跑到磺港路的最高點了,接下來就是一路下坡。路經金山青年活動中心前面,猶記得去 (2013) 年 11 月 17 日參加素有臺灣版的箱根駅伝(驛傳)接力賽,跑第 1 棒約 4.9 公里的路線,便是由金山青年活動中心開跑,一出中心大門,趁磺港路下坡之勢,加速超車,繞經磺港大橋、金山區漁會,然後右轉磺清路,接著跑上磺清大橋,右轉清水路,接著又回到臺 2 線(又稱淡金公路)的海興路,一路跑到廖添丁廟。
2013 年臺灣版箱根駅伝(驛傳)接力賽第 1 棒的路線與我的配速
2013 年臺版箱根駅伝接力賽第 1 棒的路線與我的配速

只是今天的賽道,無須繞經磺港大橋與金山區漁會,經由磺港路的下坡路段,直接左轉進入磺清路即可,此段路線幾無坡度。看到矗立於左側的中角國小校名地標之後,順著賽道左彎,向前跑去,就到中角灣,此乃北海岸衝浪專區,可惜現在不是炎炎夏日,見不著衝浪好手馳騁海上,展現高超平衡技巧。來到此處,約莫 10K,耗費 40 餘分鐘,居然還能在百名內,實屬僥倖。
跑完 10K,還在百名內
跑完 10K,還在百名內

從中角灣便開始沿著海岸線跑,跑經亂石巨磊的跳石海岸,望著前方由大小礫石成堆的綿長海岸線,海浪一波推一波地往岸邊前進,心中不免感慨不論生活或路跑,不也都是長江後浪推前浪,持續往前邁進。

繼續往前跑去,在核一廠前,被高志明大哥超車,趕緊加快腳步,尾隨其後。順著王公橋的上坡,加快步頻、縮小步距,低頭看著前方地面,深怕橋面的伸縮縫過大,稍一不注意,便(變)成卡鞋造成跌倒。緊咬著高大哥不放,還好平時多少有練上坡,才不致於被甩開得很遠。在王公橋上,突然一陣強側風吹拂而來,身子有些許站不穩,只得壓低身子並降速,以求平衡。可能因為地處風口,因此橋面中間雙黃線處,沒有用欄杆阻隔人車,而採用交通椎配合連桿,並配置幾名員警站崗。甫一下橋,就只能目送高大哥的車尾燈,漸跑漸遠,又呈現自己獨跑的畫面。
核一廠前,被高志明大哥超車
核一廠前,被高志明大哥超車

看見矗立於右的石門洞,瞄了一下手錶,已經跑完 20K,這也意謂者折返點即將到來。望著遠方五顏六色的風箏,飄揚在空中,替陰暗的天空,增添不少色彩。終於通過折返點,伸出右手拿取信物,只是納悶為什麼已經使用晶片,還需要再拿取信物?若怕有人攜帶一個以上的晶片,可以增設感應踏墊,輔以錄影。看一下 GPS 手錶,前半馬時間花了 1 小時 32 分,心想不妙,這樣是沒辦法再破自己的最佳記錄,除非跑出 Positive Split。才想完,就見著跑神 Dennis 迎面而來,彼此加油打氣一下。

雖然回程路上,前方沒有跑友,只有白浪與我,依舊向前奔跑,無任何孤獨感,抱持期待心情,細數回程景點,逐一映入眼簾。電影《KANO》中有句對白:「不要想著贏,要想不能輸」,只要不輕言放棄,終究還是可以抵達終點。

過了 24K 石門風力發電廠,至此身體有些許疲憊感,進水站前,吃了第 2 包能量包,並於水站喝杯水,加速吸收效率。沒多久,就看到對向的凱莉羊開心地跑向折返點,高喊加油,凱莉羊露出笑容,示意她收到了我的加油聲。
24K 處身體有些許疲憊感
24K 處身體有些許疲憊感

起、終點在同一地點的賽事,有個特色,那就是怎麼去,就怎麼回,有借有還(這不是廢話嗎?)。比方說,去程是一路下坡,那回程就得一路上坡,甚至搭配 OOXX 的訐譙旁白。尚未跑到磺清大橋,即看到遠處的上坡,一路跑的有點累,但還沒到終點,怎可輕言放棄,展開雙臂,調整腳步,暫緩心境,再跑起來。
展開雙臂,調整腳步
展開雙臂,調整腳步

終於征服磺港路的上坡路段,繞經金山老街,看著義交請半馬選手靠左跑,讓出右側賽道供全馬跑者使用,很感謝大會這樣的分流措施。就在上下 2 個緩坡,回到臺 2 線的基金公路之後,看到 Last 5K 的告示牌,就在此時,認識的跑友由後追上我,要我快跟上腳步,回他說:我差不多了,肚子很餓,請他先跑。嘴巴上如是說,但心裡的小「餓」魔告訴我:再跑不到 5 公里就到了萬里隧道,出隧道只要把練習間歇衝百米的速度拿出來,轉眼之間就到終點了。趕緊抬起雙腳,即便大口喘氣,也要氣力放盡,全力衝刺,高舉雙臂,奮力跑向終點。
高舉雙臂,奮力跑向終點
高舉雙臂,奮力跑向終點

領完沉甸甸的女王頭完賽獎牌與紀念毛巾之後,發現賽道旁設有 LED 即時成績,可供跑友觀看。
LED 即時成績(照片由白雪姐提供)
LED 即時成績(照片由白雪姐提供)

2014 VS 2011 全馬完賽獎牌與紀念毛巾

由於有多個成績列印區,找個沒人排隊的帳棚,工作人員將晶片由號碼布上拆下,感應一下,熱騰騰的成績證明隨即印出,只是下雨天,沒用個塑膠套子裝,只好把完賽毛巾攤開,將成績證明放入,再捲起毛巾,避免淋濕。順著動線往前走,繳回晶片,退回押金,走回社團休息帳棚。
多個成績列印區,立馬領成績證明
多個成績列印區,立馬領成績證明

2014 萬金石國際馬拉松全馬競賽路線
2014 萬金石國際馬拉松全馬競賽路線

後記

寫些看到的事實:
  1. 補給內容比路協的好些,因為提供了小餐包、Snickers 巧克力,基本款的運動飲料,不知是否因為雨太大,喝起來味道很稀。回程在金山青年活動中心那個水站,聽聞工作人員說:很抱歉,沒有運動飲料了。前段班都沒運動飲料可喝,更枉論後段班選手。
  2. 領獎流程不順暢,讓獲獎選手在寒風細雨中,排隊等待領獎,這是在懲罰獲獎選手嗎?
    風雨中,排隊等領獎
    寒風細雨中,排隊等領獎
  3. 完賽餐點,以非往年的一口粽子,除了大小有長進之外,還多了 2 顆幾分甜的麵包。
  4. 考量參賽人數區分 3 個起跑時間,若可以的話,理應再將全馬、半馬細分成數區,依照跑者預估的完賽時間,分梯起跑。
  5. 衣保區的帳棚太小,造成志工無法在賽事進行時,儘速重新排列衣保袋。因此領物時,大排長龍。
    衣保區帳棚太小
    衣保區帳棚太小(照片由社團伙伴 BoBo 提供)
  6. 30 人的團體提供一個休息帳篷,帳棚太小,根本無法擠進 30 人。
  7. 官方網站提供的資訊不足,照理來說,官網就是一個集中資訊的入口網站,事實卻不是如此,像交通管制的資訊要去交通局網頁查詢,而交通局卻又指引回官網。
    官方網站不提供交通管制的資訊
    官方網站不提供交通管制的資訊
  8. 選手名單與賽事成績一定得安裝 Adobe Flash Player 才能觀看,為什麼不用成 HTML 格式,或是其他像 Word、Excel 比較常見的格式呢?雖然現在行動裝置很流行,但並非所有的行動裝置皆可觀看 Flash 的內容,例如 iPhone 手機就不行。
    選手名單與賽事成績不是用常見的檔案格式
    選手名單與賽事成績不是用常見的檔案格式
    2014/3/23 更新:隨著主辦單位寄發更正比賽日期有錯字,並改用磅數較多的新版完賽證明之後,賽事成績儲存於 Google 雲端硬碟,且也是常見的 HTML 格式,方便搜尋。
    賽事成績使用 Google 雲端硬碟,且也是常見的 HTML 格式
    賽事成績使用 Google 雲端硬碟,且也是常見的 HTML 格式
  9. 未確實校對文字內容,比方說,拼錯裁判證上的英文,應為:REFEREE,卻拼成 REFREE。又例如,完賽證明上的日期寫成:2013 年 3 2 日。
    未確實校對,拼錯裁判的英文:REFEREE
    未確實校對,拼錯裁判的英文:REFEREE
  10. 主辦單位與承辦賽事公司之間的溝通聯繫不足
    萬金石國際馬拉松賽事結束迄今已過 1 週有餘,個人於現場摸彩活動幸運中獎,應工作人員要求填寫姓名、聯絡電話、戶籍地址,也出示證件讓其確認資料之正確性,工作人員說因獎品較大,會於賽後再行寄送,問題是「戶籍」地址未必是「寄送」地址。一言以蔽之,摸彩的領獎作業也是很掉漆,都沒人通知如何領獎。

    2014/3/13 更新:今日下午撥打體育處電話,轉分機 501,由一位張(或是章)小姐接聽,聽完我的講述之後,要我留下聯絡電話,告知會儘快查詢之後回覆我。

    2014/3/14 更新:晚上 7:30 左右,公關公司打來說,因為地址寫的比較草,要確認郵寄地址與遞送時間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